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建议》
7-23,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建议》,明确要求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。
《建议》明确目标,到2025年,农业全产业链标准【zhǔn】体系更加健全,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占县域生产【chǎn】总值的比重实现【xiàn】较大幅度提高,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【xiàn】代化水平明显提升,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。粮棉油糖【táng】、肉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基本建成,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安全性可控。果菜菌茶、水产品、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不断健全。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“链主”企业,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的典型县,发展一批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的重点链。
《建议》明确主要方向及任务,在延伸产业链条,构建完整完【wán】备的农业全产【chǎn】业链、完善支撑体系,提升全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、强化保障措施,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跃升三个方向上【shàng】,通过聚焦规模化主导产【chǎn】业、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、发展精细化综合加工、构建体系【xì】化物流网络、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、推进社会化全程服务项目、推广绿色化发展模式、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、融合创新链、优化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、畅通资金链、找准抓手,形成合力、构建平台,聚合要素、建设载体,筑牢支撑、创新机制,注入活力等十六项具体措施,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、产业链条全、绿色底色足、安全性可控制、联农【nóng】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,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服务支撑。(来自农业农村部站点)
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》发布
财政部、商务部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》,旨在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,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,保【bǎo】障市场供应,助力乡村振兴,促进消费升级。《通知》明确【què】,通过2年时间段,加快形成农商联系更为紧密、产销衔接更为畅通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,主要聚焦五个方面的内容:
一是升级改造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。支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公共设施,加快完善检验检测【cè】、产品溯源等【děng】设施设备,严把农产品入市质量安全性关,开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。
二是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。支持农产品流通企【qǐ】业建设冷链物流设施,鼓励农【nóng】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加工配送中心,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。
三是加强产地流通基【jī】础设施建设【shè】。支持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并配备物流基础设备,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方式和错峰销售能力。
四是【shì】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。支持农产品零售市场【chǎng】实施环境改造,完善供应链末端公益功能。发展智慧农贸市场,对交易信息统一管理。
五是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。重点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支持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,进一步做大【dà】做实农产品营销渠道【dào】。
据了解,确【què】定支持省份可统筹计划使用资金,加强农产品供应链【liàn】体系建设,支持对象近3年内未发生安全性生产事故。纳入支持范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应符合以下标准:位于全国农产【chǎn】品流通骨干网的重要节点,东部地区年交易额不低于【yú】150亿元、年交易量不低于100万吨、至少辐射周边5个省份;中西部省份年交易额不低于80亿元【yuán】、年交易量不低于50万吨、至少辐射周边3个省份。各地可采用《中央财政服务项目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》(财建〔2019〕50号)规定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主体予以支持,鼓励按照“菜单式、全公开、可追溯、问绩效”方式管理,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,采用以事后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的“以奖代补”方式。(来自中国农网)
我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超5万个
7-23,2021年绿色【sè】食品【pǐn】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召开。会议指出,“十三五”时期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发展速度全面【miàn】加快,总量规模迅速扩大。截至2020年底,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获证单位超过2.3万家,产品总数超过5万个,比“十二五”末分别增长了93%和72%,年均分别增长14%和11%,每年向社【shè】会提供服务产品总量超过2亿吨。
会议【yì】强调,“十【shí】四五”时期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【zhǔ】题,以【yǐ】“稳发展优供给,强品牌增效益”为【wéi】主线,以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产品两个“三品一标”为路径,坚持“守底线”“拉高线”并举,统筹发展规模、质量、速度和效益,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,实物总量占农产品比重显著提升;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,特色产品品质指标体系初步建立,产品分等分级有效推动。(来自农业农村部站点)